3 概述
慢心律為Ⅰb類抗心律失常藥物。主要用于室性期前收縮及室性心動過速、心室纖顫及急性心肌梗死或洋地黃所致心律失常,可長期口服。本藥主要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及心臟等。
4 慢心律說明書
4.1 藥品名稱
慢心律
4.2 英文名稱
Mexiletine
4.3 慢心律的別名
4.4 分類
循環系統藥物 > 抗心律失常藥物 > Ⅰ類抗心律失常藥
4.5 劑型
1.針劑:5mg(2ml);100mg(2ml);
2.片劑:0.1g。
4.6 慢心律的藥理作用
慢心律為Ⅰb類抗心律失常藥物。在治療室性心律失常時可降低自律性,使傳導減慢,慢心律可抑制單向傳導阻滯而終止折返。對正常竇房結無作用,對病竇綜合綜合征患者可致嚴重的心動過緩并延長竇房結恢復時間。
4.7 慢心律的藥代動力學
口服由腸道吸收迅速,生物利用度約為90%,服藥后約15min起效,血藥濃度達峰值時間2~4h,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率為70%,半衰期約10~17h,主要在肝臟代謝,代謝物可能無活性,3%~15%以原形從尿中排出。
4.8 慢心律的適應證
口服適用于慢性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,包括室性期前收縮及室性心動過速,靜脈注射用于急性室性心律失常。
4.9 慢心律的禁忌證
嚴重竇房結功能障礙、Ⅱ度及Ⅲ度房室傳導阻滯、心室內傳導阻滯、重度心力衰竭、心源性休克、嚴重肝功能障礙禁用。
4.10 注意事項
1.嚴重竇性心動過緩、預激綜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動過速、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及孕婦、哺乳期婦女慎用。
2.慢心律治療指數低,且不良反應與血藥濃度相關,血藥濃度超過2mg/L時不良反應明顯增加,故應注意血藥濃度監測。應用慢心律后若換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藥時,應停用慢心律至少1個半衰期。用藥期間如出現心電圖P-R間期延長,QRS波增寬或出現其他心律失常,或原有心律失常加重,均應立即停藥。靜脈用藥時應監測心電圖及血壓。
4.11 慢心律的不良反應
1.竇性心動過緩、竇性停搏、傳導阻滯、低血壓、加重心衰。神經系統癥狀:頭暈、復視、震顫、麻木、共濟失調等。
4.12 慢心律的用法用量
常用口服量為100~200mg,每6~8小時1次,每天總量不超過1200mg,為盡快達到有效血藥濃度可先給負荷量400mg,以后每8小時200mg,維持量為每天600~900mg。靜脈內可首次在10~15min內注射 100~200mg,或在30min內靜脈滴注200~300mg,然后以每分鐘0.5~1.5mg靜脈滴注維持。
4.13 藥物相互作用
與其他的Ⅰ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合用時可有協同作用。服嗎啡類止痛藥使慢心律吸收緩慢,抗酸藥可使慢心律生物利用度降低,西咪替丁能使其血藥濃度升高,阿托品使慢心律的吸收延遲,甲氧氯普氯普胺(胃復安)使慢心律吸收增加。
4.14 專家點評
美西慢心律對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雖不太高,但具有負性肌力作用輕微,促心律失常作用發生率低等優點。室性心律失?;頰呷舭橛兇笫夜δ懿蝗?,輕度傳導系統病變應首選慢心律。對靜脈注射利多卡因有效者更為適宜。此外,慢心律與奎尼丁、普羅帕酮或胺碘酮合用,可增強療效。
5 慢心律中毒
慢心律(美西律、脈舒律、脈律定)為抗心律失常藥,主要用于室性期前收縮及室性心動過速、心室纖顫及急性心肌梗死或洋地黃所致心律失常,可長期口服。
口服每次50~200mg,3/d,靜注與靜點開始量100mg加入5%葡萄糖液20ml,緩慢靜注(3~5min),如無效,可在5~10min后再給50~100mg,然后以1.5~2mg/min的滴速,3h后,繼以0.5~1mg/min速度靜滴維持。
口服吸收2~4h血藥濃度達到高峰值,作用維持8h;半衰期為8~12h,中毒血藥濃度為1.5~3.0μg/ml。有報道一成年男子口服4.4g后死亡。不良反應主要見于大劑量用藥或輸入速度過快時,過量或中毒多發于誤服、誤用情況下。本藥主要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及心臟等。[1]
5.1 臨床表現
1.不良反應上腹部不適、頭暈、眼花、腹瀉、疲倦無力。個別可見劇咳、血小板減少、肝功異常、皮膚紅斑、膿皰疹及皮膚脫屑等。
2.中毒表現
(1)心臟表現,竇性心動過緩或停搏,可見低血壓或血壓略升高、心動過緩、傳導阻滯、心室纖顫、心臟停搏及相應的心電圖改變。
(2)中樞神經系統表現,可見頭暈、嗜睡、感覺異常、肌肉纖維顫動、運動失調、譫語、震顫、眼球震顫、復視、聽力障礙、精神錯亂、抽搐乃至癲癇樣發作。
(3)消化系統表現可見惡心、嘔吐及肝損害。
5.2 治療
慢心律中毒的治療要點為[2]:
1.立即停藥,給予洗胃、導瀉、靜脈大量輸液,加速藥物從體內排出。
2.對癥處理
(1)呼吸抑制者應立即吸氧,給予呼吸興奮劑,必要時行氣管插管、人工輔助呼吸。
(2)心律失常,給予相應的抗心律失常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