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
1 拼音
ěr zhàng tòng
2 英文參考
swollen ear[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.中醫藥學名詞(2004)]
catarrhal otitis media[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.中醫藥學名詞(2004)]
ear distention[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.中醫藥學名詞(2013)]
acute nonsuppurative otitis media[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.中醫藥學名詞(2013)]
3 概述
耳脹痛為癥狀名[1]。見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一。即耳脹[2]。
耳脹(ear distention;acute nonsuppurative otitis media)為病名。見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一。又稱耳脹痛[2]。是指以耳內脹悶堵塞感、耳脹且痛、耳鳴、聽力下降,自聽聲增強,并見鼓膜充血內陷,或鼓室有積液為主要表現的耳病[3]。病之久者,耳內如物阻隔,清竅閉塞,稱為耳閉[2]。
因耳脹、耳閉、每兼耳鳴,妨礙聽覺,故也屬“卒聾”、“風聾”、“氣閉耳聾”范疇,可與“耳鳴、耳聾”互參[2]。
4 耳脹痛的病因病機
肝膽經氣不舒,內有郁熱,兼之風邪侵襲,引動經熱上循,結于耳竅,以致耳竅經氣痞塞不宣,出現耳脹之癥[2]。
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二十九:“風入于耳之脈,使經氣否塞不宣,故為風聾?!?/p>
《外科大成》卷三:“耳者,心腎之竅,肝膽之經,宗脈所聚也……肝膽主外,如風熱有余,或脹痛或膿癢,邪氣客也?!?/p>
臨床上,耳脹因感風熱邪毒而發者較多,但也有因感于風寒者[2]。
《景岳全書》卷二十七:“邪閉者,因風寒外感,亂其營衛也,解其邪而閉自開也?!?/p>
5 耳脹痛的癥狀
風邪外襲證患者耳內作脹,不適或微痛,耳鳴如聞風聲,聽力突然減退,但聽自己說話的聲音卻大于平時?;頰叱S檬種蓋嵐?a title="醫學百科:耳門" href="/ermen_16371/" rel="summary">耳門,以求減輕耳部之不適。檢查見耳道干凈,耳膜微紅,輕度內陷,或見耳膜后有一水平暗影,可隨頭位改變而移動,鼓膜穿刺可抽出清稀積液。聽力檢查呈傳導性耳聾。初起時常有發熱惡寒、頭痛、鼻塞、流涕、咽痛等癥狀,舌質淡紅,苔白,脈浮數。[4][2]
肝膽濕熱證患者耳內脹悶堵塞感,重聽,自聽增強,鼓膜充血、內陷,或見液平面,鼓膜穿刺可抽出黃色較黏稠的積液,或伴耳鳴、煩躁易怒、口苦口干、胸脅苦悶,舌紅苔黃膩,脈弦數[4][2]。
6 耳脹痛的診斷
耳脹痛以耳內脹悶堵塞感為主要癥狀,但耳道檢查,并無物堵為其特點[2]。每兼有耳鳴、聽力下降,病變有新久不同[2]。
7 需要與耳脹痛相鑒別的疾病
臨床診斷時,要注意排除其他耳病引起的耳內脹悶癥狀:
耳內有耵聹或異物堵塞而出現脹悶堵塞感者,將耵聹或異物取出,耳脹悶堵塞感等癥狀便隨之消失或減輕,故容易鑒別[2]。
膿耳耳膜未穿潰時,也有脹悶堵塞感,但膿耳耳內疼痛較劇烈,耳膜紅腫也較明顯,在劇烈耳痛之后,耳膜可以穿潰而流膿,故可以鑒別[2]。
8 耳脹痛的治療
8.1 辨證治療
8.1.1 耳脹·風邪外襲證
耳脹·風邪外襲證(ear distention with pattern of external assault by wind)是指風邪外襲,以耳內脹悶,聽力減退,自聽增強,鼓膜微紅、內陷或有液平面,鼓膜穿刺可抽出清稀積液,或伴耳鳴、鼻塞、流涕、頭痛、發熱惡寒,舌質淡紅,苔白,脈浮等為常見癥的耳脹證候[4]。
8.1.1.1 癥狀
患者耳內作脹,不適或微痛,耳鳴如聞風聲,聽力突然減退,但聽自己說話的聲音卻大于平時?;頰叱S檬種蓋嵐炊?,以求減輕耳部之不適。檢查見耳道干凈,耳膜微紅,輕度內陷,或見耳膜后有一水平暗影,可隨頭位改變而移動,鼓膜穿刺可抽出清稀積液。聽力檢查呈傳導性耳聾。初起時常有發熱惡寒、頭痛、鼻塞、流涕、咽痛等癥狀,舌質淡紅,苔白,脈浮數。[4][2]
8.1.1.2 證候分析
因風熱邪毒侵襲而致,耳部經氣痞塞不宣,故耳內作脹微痛[2]。
風邪擾于清竅,故耳鳴如聞風聲,聽力突然減退,聽外聲不清楚,但聽自己說話聲音,反覺大聲[2]。
因用手指按壓耳門,能幫助疏通經氣,故可減輕耳內不適癥狀[2]。
因風熱外邪初襲,正邪抗爭,故有發熱惡寒,鼻塞流涕,咽痛,脈浮數等風熱表證[2]。
若兼有濕邪,則耳竅內有積液,表現為耳膜后有一水平暗影,可隨頭位改變而移動[2]。
8.1.1.3 方藥治療
8.1.1.3.1 治法
8.1.1.3.2 方藥
可用銀翹散[備注]銀翹散(《溫病條辨》):金銀花、連翹、桔梗、薄荷、淡竹葉、甘草、荊芥穗、淡豆豉、牛蒡子、蘆根加減治療[2]:
主方:銀翹散可疏散風熱之邪[2]。
加減:
加菊花、夏枯草、青蒿以清疏肝膽,石菖蒲有散邪通竅之功[2]。
竅內有積液者,可加車前子、澤瀉、桑白皮等,以清利濕熱[2]。
若耳內脹痛而全身證見惡寒重,發熱輕,口淡不渴,無汗,脈浮緊者,為風寒邪毒侵襲而致,可用荊防敗毒散[備注]荊防敗毒散(《攝生眾妙方》):荊芥、防風、羌活、獨活、前胡、柴胡、枳殼、桔梗、茯苓、川芎、甘草、人參加減,以疏風散寒通竅[2]。
8.1.2 耳脹·肝膽濕熱證
耳脹·肝膽濕熱證(ear distention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-heat in liver and gallbladder)是指肝膽濕熱,以耳內脹悶堵塞感,重聽,自聽增強,鼓膜充血、內陷,或見液平面,鼓膜穿刺可抽出黃色較黏稠的積液,或伴耳鳴、煩躁易怒、口苦口干、胸脅苦悶,舌紅苔黃膩,脈弦數等為常見癥的耳脹證候[4]。
8.1.2.1 癥狀
患者耳內脹悶堵塞感,重聽,自聽增強,鼓膜充血、內陷,或見液平面,鼓膜穿刺可抽出黃色較黏稠的積液,或伴耳鳴、煩躁易怒、口苦口干、胸脅苦悶,舌紅苔黃膩,脈弦數[4][2]。
8.1.2.2 證候分析
肝膽經氣偏盛,由風邪引動而上結于耳竅,則可致耳內脹悶,并有口苦、咽干、舌紅、苔黃、脈弦數等癥狀[2]。
熱邪傷及耳膜,故耳膜充血、內陷[2]。
有濕邪,則耳竅內有積液,表現為耳膜后有一水平暗影,可隨頭位改變而移動[2]。
8.1.2.3 方藥治療
8.1.2.3.1 治法
8.1.2.3.2 方藥
可用龍膽瀉肝湯[備注]龍膽瀉肝湯(《醫宗金鑒》):龍膽草、梔子、黃芩、澤瀉、木通、車前子、當歸、柴胡、生地黃、甘草加減治療[2]。
8.2 外治法
1)宜用清熱祛風止痛藥物滴耳,如黃連滴耳液,或用新鮮虎耳草、一枝黃花搗汁滴耳;亦可用田螺水加冰片少許滴耳[2]。
2)滴鼻靈或1%麻黃素液滴鼻,有助解除耳內脹悶癥狀,對于有鼻塞流涕癥狀的患者更為需要[2]。
《瘍醫大全》卷十三:“耳內忽作大痛,如有蟲在內奔走,殊痛,或出血、或出水、或干痛,不可忍者,蛇退火燒存性,研末,鵝管吹入立止?!床豢扇陶?,磨刀鐵漿滴入耳中即愈?!?a title="醫學百科:竇漢卿" href="/douhanqing_148112/" rel="summary">竇漢卿曰:“耳脹痛用虎耳草汁滴入耳內,痛即止?!?/p>
8.3 針灸治療
8.3.1 體針
可取聽官、聽會、耳門、翳風、合谷、內關等穴,每次選2~3穴,中強度刺激,留針10~20 min,以達疏通經絡止痛目的[2]。
8.3.2 耳針
取內耳、神門等穴或耳殼上的壓痛點,每次1~2穴,針刺或埋針。埋針期間,每天可按壓埋針處3~4次,以加強刺激[2]。
8.4 其他療法
可行導引法以輔助治療。即用手指尖按壓耳屏,或用手指尖插入耳道口,一按一放,反復多次,以疏通經氣,減輕癥狀[2]。
9 耳脹痛患者日常保健
耳脹痛初起,多有鼻塞流涕等癥狀,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潔,適當使用滴鼻藥物,擤鼻涕要有正確方法,防止將鼻涕推入耳竅,加重耳脹痛癥狀,或引起染毒,演變為膿耳[2]。
10 耳脹痛的預防
預防耳脹痛,要注意加強身體鍛煉,增強體質,積極防治傷風感冒及鼻部疾病[2]。
“鳴天鼓”導引法對本病有保健預防作用[2],操作方法:兩手掌按摩耳郭,再用雙手掌心捂緊兩耳,兩手食、中、無名指、小指對稱地橫按在枕部,兩中指相接觸,再將兩食指翹起放在中指上,然后將食指從中指上用力滑下,重重地叩擊腦后枕部,叩聲洪亮清晰,響如擊鼓[4]。
11 參考資料
- ^ [1] 李經緯等主編.中醫大詞典——2版[M].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4:573.
- ^ [2] 王德鑑主編.中醫耳鼻喉科學[M].上海: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,1985:15-18.
- ^ [3]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. 中醫藥學名詞(2004)[M].北京:科學出版社,2005.
- ^ [4]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. 中醫藥學名詞(2013)[M].北京:科學出版社,2014.
治療耳脹痛的穴位
- 胸椎
5為胸椎。主治病癥:胸椎穴主治胸脅疼痛、經前乳房脹痛、乳腺炎、產后泌乳不足等。刺激方法:一般用埋針、...
- 地五會
痛,目赤,耳鳴,脅痛,乳癰,足背腫痛,耳聾,脅肋脹痛,足跗腫痛,乳房脹痛,目赤腫痛,吐血,現代又用地...
- 丘墟
痛,寒熱往來,渾身瘙癢,瘧疾,疝氣,頸項痛,胸脅脹痛,下肢痿痹,外踝腫痛,腳氣,現代又多用丘墟穴治療...
- 足臨泣
溺,乳癰,足跗疼痛,偏頭痛,目澀,足跗腫痛,乳房脹痛,現代又多用足臨泣治療結膜炎,淚囊炎,乳腺炎,胸...
- 通關
竅作用。主要用于口齒及耳部疾患等。如暴瘖、齒痛、耳聾、嗜臥,以及肘臂疼痛、急性挫閃腰痛等。為針麻常...
- 更多治療耳脹痛的穴位
治療耳脹痛的方劑
- 清毒散
制法: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治小兒痄腮,耳腮處紅腫脹痛。用法用量:每次3克,涼水調敷患處,干則再換。摘...
- 九痛丸
而出。以其邪據胸中,結成堅壘,非搗其巢,邪終不去耳。2.《金匱要略直解》:心痛雖分九種,不外積聚、...
- 搐鼻碧云散
食草能開肺而取嚏。用治肺之藥,吹入肺之竅,使金令下行,肝邪自愈,翳障自除耳。摘錄:《原機啟微》卷下...
- 滋水清肝飲
凝,或疑痰積。予脈之弦數,重按則濡,蓋火郁肝血燥耳。與本方頓安。唯胃口猶覺劣劣,用加味歸脾湯及滋肝...
- 羚羊散血飲
行,發病急驟,見影色紅,頭痛目脹,口苦耳鳴,胸脅脹痛,舌紅脈數者。各家論述:方中羚羊角、酒黃芩、青黛...
- 更多治療耳脹痛的方劑
治療耳脹痛的中成藥
- 還少丹膠囊
脾,養血益精。用于脾腎虛損,腰膝酸痛,陽痿遺精,耳鳴目眩,精血虧耗,肌體瘦弱,食欲減退,牙根酸痛。...
- 丁沉透膈丸
曲4兩,草果2兩,茯苓4兩。功效:消化不良,腹部脹痛。用法用量:每服2錢半,開水送下。幼童減半。制備...
- 雅叫哈頓散
治:清熱解毒,止痛止血。用于感冒發熱,喉炎,胸腹脹痛,虛勞心悸,月經不凋,產后流血。用法與用量:口服...
- 當歸龍薈丸
旺,心煩不寧,頭暈目眩,耳鳴耳聾,脅肋疼痛,脘腹脹痛,大便秘結?!噸謝嗣窆埠凸┑洹罰?010年版...
- 四制香附丸
熱者,則用黃芩以清之。是以醫不執方,加減在乎人用耳?!逗問霞蒙邸肪砥咧鬧葡愀酵瑁鶴槌桑合愀?斤...
- 更多治療耳脹痛的中成藥
耳脹痛相關藥物
- 經前平顆粒
烘熱喊出,煩躁易怒,失眠,心悸,肋痛,健忘,頭暈耳鳴,舌紅苔薄黃,脈弦或沉?!竟娓瘛棵看?克【用...
- 頸康片
痛。用于腎虛血瘀型頸椎病所致的:頸項脹痛麻木、活動不利,頭暈耳鳴?!竟娓瘛炕?.3克【用法用量...
- 當歸龍薈丸
旺,心煩不寧,頭暈目眩,耳鳴耳聾,脅肋疼痛,脘腹脹痛,大便秘結?!居梅ㄓ胗昧俊靠詵?,一次6克,一日2...
- 參南星口服液
可改善倦怠乏力,思維遲鈍,頭暈脹痛,煩躁易怒,失眠健忘,咽喉疼痛,耳鳴目眩,食欲不振,肌肉關節酸痛...
- 更多耳脹痛相關藥物
古籍中的耳脹痛
- 《友漁齋醫話》:[第四種肘后偶鈔上卷]耳
)桂心(四分)沈(三七)肝腎之火,上沖清道,左耳脹痛。羚羊角夏枯草丹皮黑梔知母川柏香附通草蔥管兩服出...
- 《葉天士醫案精華》:五竅
先起咳嗽。繼而耳脹痛。延綿百日不愈。此體質陰虛。觸入風溫。未經清理外因。傷及陰分。少陽相火陡起。故...
- 《未刻本葉氏醫案》:[方桉]豬肚丸
此濕火上蒸。耳脹痛。且溢黃水。先宜清之。而原本屬腎虛。大豆卷金銀花米仁連軺綠豆皮夏枯草通草桔梗脈弦...
- 《也是山人醫案》:耳
沈(五一)風溫上受。耳脹痛。膽脈絡于耳。議清少陽氣分之熱。桑葉(一錢)杏仁(二錢)連翹(去心,一錢...
- 《臨證指南醫案》:[卷八]耳
荷馬勃桔梗連翹杏仁通草某(二二)先起咳嗽。繼而耳脹痛。延綿百日不愈。此體質陰虧。觸入風溫。未經清理...
- 更多古籍中的耳脹痛